2022年以来,广元市昭化区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法治效果的满意度,全力助推广元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三个强化”压实普法工作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分指挥部“一季度一调度”、分指挥部办公室“一月一研究”工作会议制度,提早谋划与安排,形成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疑难问题有效解决、工作措施不断加强的工作格局。去年以来,累计召开分指挥部推进会4次、分指挥部办公室会议10余次、工作培训会3次。二是强化任务落实。科学制定实施分指挥部责任清单及普法依法治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一月一主题”活动安排表等普法宣传工作清单,台账式厘清关键环节、重点任务、部门分工,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落实,形成普法宣传工作指导书和工期表。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实行“每日工作报告”制度,督导各部门按时报送阶段性工作情况。将法治宣传教育情况纳入依法治区年度考核,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导,去年以来,全覆盖深入全区各镇、区级各部门开展督促指导4次。
“三类阵地”夯实法治厚重底蕴。一是打造基础类阵地。坚持“区建长廊、镇建广场、村建文化墙”总体思路,实现全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累计建成区法治文化长廊2个、镇法治文化广场12个、村级文化墙150余个。广泛打造普法“微阵地”,将普法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等,在1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内常态化展播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内容。二是打造特色类阵地。立足本区两大古镇优势,深入挖掘三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将诸葛亮“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法治哲思加以升华,将本地典故、传说等元素植入普法实践,高质量打造昭化县衙、柏林沟分司衙门传统法治文化阵地,以文化人、以法育人,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三是打造示范类阵地。以普法为先导,全区全域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强化示范引领。创建区级法治示范单位5个、示范镇3个、示范校6个,元坝镇柳桥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昭化镇朝阳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72户,“全域法治示范”格局基本形成。
“三型队伍”充实普法宣传力量。一是组建“专业型”普法队伍。整合全区政法、执法部门、律师行业、基层法律服务行业资源,选择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基础好、专业能力强、业务知识丰富的法治人才,组建普法讲师团,在执法、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同步普法、精准普法的同时,深入村(社区)开展专题讲法、以案释法,将普法宣传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二是组建“骨干型”普法队伍。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严格选拔、高质量培训、高标准考核,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3个骨干“法律明白人”,形成一只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农村法治宣传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主动担任群众身边的法律法规“讲解员”,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三是建设“服务型”普法队伍。建立知客讲法名录库,各镇设服务队12支。制定知客普法清单制、台账制、奖励制三项制度,定期组织知客讲法集中培训,从“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三个维度引导知客讲好昭化法治故事,打造一线普法“轻骑兵”。
“三个着力”提升普法宣传实效。一是着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LED屏、横幅等为载体,在各居民小区、集中居住区、交通干道等地设置一批法治标语;在社区服务中心、小区物业、门卫以及公交车站、市场等地醒目位置放置一批法治宣传资料;利用“村村响”广播、小喇叭播放一批法治新闻、法治课程,做到法治“处处可见”、“时时可闻”。二是着力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创新“古今结合”普法宣传新模式,将法治元素与本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沉浸式”普法、法治评书、“穿古装讲现代法治”“法治春联进万家”等活动,创新开展“法治灯谜闹元宵”活动,推出短信普法、“订单式”普法、法治微课堂等普法方式,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活动精准度和趣味性。三是着力开展普法专项行动。深化拓展“法律七进+”,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开学法治第一课”、法律知识竞答等主题宣传专项行动。开展政法干警下基层、党员“双报到”等活动,让“文明”与“法治”走进千家万户,全面提升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参与率和满意度。